含酚废水SAD工艺脱氮除碳性能及污泥特性

来源:建树环保 2025-11-28 17:23:08 14

厌氧氨氧化(anaerobicammoniumoxidation,Anammox)与传统脱氮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,如能耗低、污泥产量较少且无需外加碳源,常被用于处理高氨氮废水。但Anammox过程会产生一定量的硝酸盐,限制脱氮效果进一步提高。工业废水,如焦化、石化、印染等,成分复杂毒性大,难以处理。这类工业废水不仅含有NH4+-N,还存在甲酚、苯酚等有毒有机污染物。酚类化合物虽对细菌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但可以作为电子供体用于反硝化反应。若能将2种工艺耦合,则可将氮素和有机物同步去除。周少奇等研究发现,Anammox反应产生的NO3−-N,可用于反硝化反应;而反硝化过程消耗有机物,从而减弱有机物对Anammox菌的抑制,理论上两者可实现协同作用。近年来不少学者探究了苯酚对Anammox系列工艺的影响,LUO等将苯酚投加到Anammox系统中探究其抑制机制,结果表明,苯酚(0~300mg·L−1)对Anammox无显著抑制作用,且苯酚激活了反硝化作用,总氮去除负荷(nitrogenremovalrate,NRR)提高了0.94kg·(m3·d)−1。而陈璇等在苯酚对Anammox颗粒污泥脱氮性能抑制作用的研究中发现:当苯酚浓度为50和150mg·L−1时,NH4+-N去除率分别降低了15.05%和24.35%。在Anammox系列工艺处理含酚废水方面,一些学者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。WANG等采用分离式短程硝化-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含酚废水,在NH4+-N浓度为200mg·L−1、苯酚/NH4+-N质量比为0.5的条件下,COD去除率为92%,苯酚去除率达100%,总氮去除率(nitrogenremovalefficiency,NRE)为82.4%。而HE等采用含有苯酚和氨氮的废水(氨氮150mg·L−1、苯酚50mg·L−1),成功启动单级短程硝化/厌氧氨氧化反应器,总氮和COD去除率仅为73.0%和79.5%左右。

颗粒污泥作为固定化微生物聚合体,具有结构致密、沉降性能好,对不利环境抵抗能力强等突出优势。而胞外聚合物(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s,EPS)是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,很多特性都显著影响污泥性能。ZHOU等通过接种絮状及细小颗粒状的Anammox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(simultaneousanammoxanddenitrification,SAD)工艺,发现随着负荷增大,污泥EPS增多粒径增大,颗粒化逐渐明显。LI等发现适量的有机碳源(<130mg·L−1)可提高Anammox颗粒污泥的EPS含量,从而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。LUO等在探究苯酚对Anammox工艺的影响时发现,随着苯酚质量浓度从0增加到200mg·L−1,EPS含量从(251.50±13.88)mg·g−1逐渐增加到(411.10±11.64)mg·g−1,其中蛋白质(protein,PN)含量多且增幅大。EPS中PN和多糖(polysaccharide,PS)两大组分在Anammox颗粒污泥的形成、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,在不同反应器类型及氮负荷条件下,颗粒污泥的EPS含量与PN/PS存在显著差异。

可见,在以往的研究中认为基于Anammox工艺并耦合硝化、反硝化等工艺处理含酚废水是可行的,而以Anammox工艺为基础,通过添加有机物为碳源启动SAD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快捷;但由于含酚废水的有毒性、难降解性,采用该工艺处理含酚废水鲜有报道;此外,有关酚类物质对污泥中EPS的成分、结构及其对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尚无统一认识。鉴于此,本研究以实验室已经启动的Anammox系统为基础,通过添加有机物及苯酚,探究SAD工艺启动过程的脱氮除碳性能及污泥特性,以期为该耦合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,这对该工艺的推广运用以及处理含酚废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
1、材料与方法

1.1 实验装置与流程

本实验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(upflowanaerobicsludgebed,UASB)装置,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。反应器有效容积10L,外层设有水浴夹层,最外层包裹橡塑保温材料,使温度保持在(33±2)℃。反应器设有内循环,回流比控制在32.0%~48.0%;采用连续进水,水力停留时间(hydraulicretentiontime,HRT)为6.15h,上升流速为3.62m·h−1。

1.2 接种污泥

基于课题组前期稳定运行2个月的厌氧氨氧化UASB反应器,反应器内Anammox颗粒污泥量为1L,污泥质量浓度(mixedliquorsuspendedsolids,MLSS)为3462mg·L−1,MLVSS/MLSS比为0.46。

1.3 实验运行条件

SAD工艺启动共历经6个阶段。维持溶解氧(dissolvedoxygen,DO)在0.01~0.8mg·L−1左右,进水pH为7.8左右。采用NH4Cl和NaNO2模拟废水,乙酸钠和苯酚的COD当量值分别以0.78和2.383计算,具体运行条件由表1所示。

1.jpg

1.4 分析方法

1)水质及污泥性质分析。

COD、NH4+-N、NO2−-N、NO3−-N、MLSS和MLVSS均按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》(第4版)进行测定,选用紫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浓度:取不同浓度苯酚的标准样品10mL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,加入1mL,pH为9.4硼酸-氯化钾-氢氧化钠缓冲液混匀,加入0.2mL,0.5%的2,6-二溴苯醌-4-氯亚胺乙醇液,摇匀放置20min,在600nm处测量吸光值,得到苯酚浓度与吸光度的标准曲线,将未知样品吸光度值带入标准曲线求得苯酚浓度。溶解性微生物产物(solublemicrobialproduction,SMP)和EPS采用热处理法萃取:取50mL泥水混合物放入离心管中,在6000r·min−1下离心15min,上清液过滤后即为SMP,向离心管中加入与上清液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0.9%的NaCl溶液,摇匀后沸水浴1h,在6000r·min−1下离心15min,取上清液过滤即为EPS。其中SMP和EPS中PN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,PS采用苯酚-硫酸法测定。粒径分布采用筛分法。颗粒污泥采集:在各阶段末期从1~5号及底部取样口取等体积的泥水混合物,然后混合均匀。

2)脱氮贡献率计算。

由于TN去除是Anammox和异养反硝化耦合作用的结果,其中NH4+-N去除是Anammox作用完成的,而NO3−-N去除是反硝化作用的结果。根据Anammox反应化学计量比(式(1))以及式(2)~式(6)计算,可推测Anammox和反硝化对TN去除的贡献率。

2.jpg

式中:C1为NH4+-N去除量,mg·L−1;C2为NO2−-N去除量,mg·L−1;C3为NO3−-N生成量,mg·L−1;E1为Anammox反应脱氮贡献率,%;E2为反硝化反应脱氮贡献率,%。

3)三维荧光光谱(three-dimensionalexcitationemissionmatrixfluorescencespectroscopy,3D-EEM)分析。

取各阶段末颗粒污泥萃取得到的SMP和EPS提取液,通过三维荧光光谱仪(日立F7100,日本)进行测定,激发波长(Ex)和发射波长(Em)200~550nm,间隔均为5nm,扫描速度为60000nm·min−1,结果数据采用Origin2021进行处理与分析。

4)傅里叶变换红外(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meter,FT-IR)光谱分析。

取各阶段末期反应器中的颗粒污泥,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后,在105℃下烘干后与KBr按1∶180压片,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(IRAffinity-1S,日本岛津公司)进行测定,结果数据采用Origin2021进行处理与分析。利用傅里叶自去卷积法对红外光谱酰胺Ⅰ区(1600~1700cm–1)进行处理,并利用PeakFit计算二阶导数谱和曲线拟合。

2、结果与讨论

2.1 UASB-SAD工艺启动过程中脱氮除碳性能

如图2所示,根据进水COD及其中苯酚含量的变化,将SAD系统启动过程分为6个运行阶段。阶段Ⅰ为Anammox的适应期,运行7d后出水稳定,NH4+-N、NO2−-N的去除率分别为95.07%、97.45%,总氮容积负荷(nitrogenloadingrate,NLR)和NRR分别为0.853kg·(m3·d)−1和0.71kg·(m3·d)−1,NRE为83.72%。C2/C1和C3/C1比值分别为1.34和0.26,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的特征理论值。

3.jpg

在阶段Ⅱ,开始投加有机物,出水NH4+-N为8.40mg·L−1,去除率比上一阶段下降了3.60%,说明投加有机物对Anammox产生抑制作用;但由于反应器内培养出反硝化菌,因此,NRE有一定的提升,在NLR基本不变的条件下,NRE可达90.74%,NRR为0.78kg·(m3·d)−1。相似地,LI等在探究COD对Anammox工艺的影响时,发现当COD为100mg·L−1时,NH4+-N和TN的去除率均达到90%以上。系统内有机物得到同步去除,COD去除率为88.58%,碳去除负荷(carbonremovalrate,CRR)达到0.32kg·(m3·d)−1。阶段Ⅲ~Ⅵ,在保持COD不变的情况下,逐渐将乙酸钠替换为苯酚。其中阶段Ⅲ和阶段Ⅳ,由于苯酚质量浓度还处于较低水平(分别为10、20mg·L−1),对耦合系统的影响较小;2个阶段共运行26d后,出水稳定,出水水质与阶段Ⅱ相比无明显变化。在阶段Ⅳ末期,出水苯酚为2.45mg·L−1,去除率达88.19%,表明耦合系统对苯酚有一定的耐受性,且能够高效稳定地处理低浓度含酚废水。在阶段Ⅴ,随着苯第1期王朝朝等:含酚废水SAD工艺的启动及污泥特性93酚质量浓度提高对Anammox菌的抑制作用加强,NH4+-N去除率下降为84.92%,TN去除率为87.31%。而C3/C1比值为-0.027,即出水NO3−-N浓度低于进水,表明反硝化作用进一步加强。此阶段COD和苯酚去除率也有所下降,分别为86.92%和85.98%。阶段Ⅵ,进水有机物全部为苯酚,经过25d运行后,反应器出水稳定;出水NH4+-N、NO2−-N分别为16.41mg·L−1和12.33mg·L−1,相较于阶段Ⅱ中完全以乙酸钠为碳源,其去除率分别下降了10.92%和3.87%;TN和COD及苯酚去除率分别为84.78%、85.23%、84.09%,NRR和CRR为0.73kg·(m3·d)−1和0.31kg·(m3·d)−1。冀颖等以乙酸钠为碳源启动SAD工艺,在C/N比为0.5条件下,NRR可达1.75kg·(m3·d)−1,NRE为90.81%,而COD去除率仅79.19%。他们的实验结果与本文差别较大,可能是由于乙酸钠和苯酚对Anammox菌活性抑制强度不同,及反应器运行条件有差别引起的。

综合来看,在各阶段苯酚浓度提高后,出水水质波动较大,这是由于有机物及苯酚对Anammox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导致功能菌活性下降;但由于本实验接种污泥为Anammox颗粒污泥,其结构紧凑抗冲击能力高,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,使得颗粒污泥内微生物较快适应复杂环境条件,因此碳、氮去除率很快就恢复至较高水平。先以乙酸钠为碳源再逐步替换为苯酚,对微生物来说各阶段过渡时外界环境变化较小,有利于驯化细菌,逐渐提高对苯酚的耐受性。

2.2 脱氮贡献率分析

对Anammox和反硝化对TN去除的贡献率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。可见,随着苯酚浓度升高,Anammox对TN去除的贡献率由97.92%降低到81.66%,而反硝化对TN去除的贡献率由2.08%上升到18.34%,说明在耦合系统中苯酚对Anammox菌的抑制作用更强。王猛等在探究石油炼化废水中COD和毒性物质对厌氧氨氧化-反硝化细菌混培物的影响时,也同样发现Anammox菌比反硝化细菌对石油炼化废水的毒性作用更敏感。这是因为对于反硝化细菌来说,由于反应可以利用多种代谢途径获取能量,所以基质对细菌的影响相对较小,且反硝化菌的繁殖速度远超过Anammox菌。从各阶段2种细菌对TN去除率的贡献来看,Anammox贡献率始终>80%,且NH4+-N、NO2−-N的去除主要是由Anammox来完成的。因此,要保证耦合系统稳定运行,关键是保障Anammox菌的活性。

4.jpg

2.3 UASB-SAD工艺启动过程中污泥特性

1)污泥表观形态、污泥粒径的变化。

如图4所示,在阶段Ⅰ,颗粒污泥主要为黑红色和红棕色。从阶段Ⅲ起,在粒径较大的颗粒污泥表面可以观察到大量白色点块,这是因为反硝化菌在颗粒污泥表面大量增殖。到阶段Ⅵ,黑红色颗粒污泥减少红棕色污泥增多,整体颜色由深变浅。SAD启动成功时,得到的污泥主要是一种Anammox菌外面包裹反硝化菌的颗粒污泥,以及少量的白色反硝化菌絮状物。刘常敬等启动SAD工艺得到的污泥形态呈颗粒状,有Anammox颗粒污泥、苯酚反硝化颗粒污泥、Anammox菌外面包裹苯酚反硝化菌的颗粒污泥3种形式。这与本研究结果略有不同,主要归因于进水苯酚浓度不同,氮负荷以及污泥浓度差别较大。

5.jpg

在SAD启动过程中,粒径处于1.5~2.0mm的颗粒污泥占比始终最大。由图5可见,从阶段Ⅰ到阶段Ⅱ,污泥粒径有所下降,2.5mm的颗粒污泥占比逐渐增大。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,颗粒污泥粒径呈现增大的趋势,这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不同,CHEN等在评估有机物对Anammox颗粒污泥的影响时,发现COD为200mg·L−1实验组颗粒污泥的机械强度和沉降性能降低,部分颗粒污泥解体。而刘常敬等以苯酚为碳源启动SAD工艺得到的颗粒污泥直径达3mm。这归因于运行方式不同。本文采用逐步提高苯酚浓度的方式,系统内微生物有适应的过程,且COD及苯酚浓度较低,微生物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低浓度有机碳源的影响,会分泌更多的EPS,使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更容易粘附和聚集,导致粒径显著增大。

6.jpg

2)SMP与EPS的变化。

各阶段的SMP和EPS含量及组成如图6所示。可见,SMP含量由11.03mg·g−1增加到33.97mg·g−1,其中在阶段Ⅰ~Ⅲ,进水苯酚浓度较低,对颗粒污泥影响较小,SMP含量无明显变化;EPS含量始终大于SMP,且随着苯酚浓度升高,呈现增多的趋势,阶段Ⅰ为20.57mg·g−1,到阶段阶Ⅵ增至58.84mg·g−1。这主要是因为在外部环境发生突变时,细菌为了确保自身生存,会产生大量的EPS,而EPS会在细胞间形成交联网络,避免颗粒污泥解体且强化完整性,从而避免毒性有害物质与细胞直接接触,减少对细菌的损害。在SMP和EPS中,PS含量少且无显著变化,而PN含量多且增幅大,表明PN是SMP和EPS的主要成分。与阶段Ⅰ相比,投加有机物后SMP中PN/PS值有显著提高,由5.73上升至12.32,而EPS中PN/PS值由8.29上升至13.94。在阶段Ⅲ(苯酚20mg·L−1)之前SMP、EPS及其PN/PS增幅均较小,推测与苯酚浓度有关,刘常敬等认为当苯酚浓度为18.8mg·L−1时,Anammox与反硝化耦合效果最好。PN含量的增加及PN/PS的增高使污泥疏水性增加,从而使微生物细胞更易于从水相中脱离出来,其受水中苯酚毒性的抑制作用也将得到有效缓解。

7.jpg

2.4 颗粒污泥3D-EEM分析

各阶段颗粒污泥中SMP和EPS的3D-EEM图谱如图7所示。在SMP的EEM图谱中存在2种特征荧光峰A和B,对应的Ex/Em分别在280nm/330nm、230nm/330nm,其中,A峰为色氨酸类蛋白质物质,B峰为酪氨酸蛋白类物质。EPS与SMP的EEM图谱相似,同样存在2个荧光峰A和B,荧光峰位置与SMP的EEM图谱有略微区别,分别位于Ex/Em=275nm/320~350nm、Ex/Em=220~230nm/330nm。这主要是因为,EPS中峰A和峰B的荧光强度和峰面积远大于SMP。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大,Anammox菌和反硝化菌在受到毒性刺激,会释放更多分泌物,从而维持污泥形态和性状,这也是导致A、B峰强度提升的主要原因。在SMP和EPS的EEM图谱中均出现了色氨酸蛋白类荧光峰与酪氨酸蛋白类荧光峰,且随着苯酚浓度升高其对应的荧光峰强度增大,说明这2类物质在SMP和EPS中含量较多,可能在抵抗苯酚毒性及保持颗粒污泥完整起到了重要作用。ZHU等通过比较絮凝体和颗粒污泥中EPS的成分,发现芳香族蛋白物质和色氨酸类物质是颗粒污泥中EPS的关键成分,在维持颗粒污泥结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8.png

2.5 颗粒污泥的FT-IR及其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

如图8所示,各阶段颗粒污泥的红外图谱相似。在3456cm–1处有一强吸收峰,主要是由蛋白质类和多糖类物质N—H和O—H伸缩振动引起;在2927cm–1处存在1个较弱的吸收峰,为脂肪类有机物中C—H反称伸缩振动所致;2365cm–1处吸收峰可能由CO2引起。1645cm–1处的强烈吸收带是由蛋白质酰胺I区的C=O和C=C拉伸振动引起的,1382cm–1处峰与酰胺Ⅱ区O—C—O对称拉伸有关;1275cm–1附近的吸收峰是由蛋白质酰胺Ⅲ区C—N伸缩振动引起的。1081cm–1处的吸收峰主要与C—O—C伸展振动有关,是多糖物质的特征峰。值得关注的是,随着苯酚浓度增大,1275cm–1和1081cm–1处的波峰强度变化不明显,而在1645cm–1和1382cm–1处的波峰强度逐渐增大,表明蛋白质酰胺I区的C=O和C=C伸缩振动、酰胺Ⅱ区的O—C—O对称拉伸峰有所增强,这种变化与SMP、EPS中PN的含量变化相一致。FT-IR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EPS中PN含量的增加是颗粒污泥稳定的关键因素。

9.jpg

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相对含量与其亲/疏水性密切相关,并对污泥的吸附和聚集能力有重要影响,在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中,常使用红外光谱酰胺I区域作为研究对象,分析结果如图9所示。表2呈现了4种主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相对含量。可见,随着苯酚浓度的升高,颗粒污泥EPS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,其中β-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的占比逐渐增大。通常用α-螺旋/(β-折叠+无规则卷曲)比值来评估蛋白质的亲疏水性。杨明明等发现蛋白质二级结构α-螺旋/(β-折叠+无规则卷曲)比值由0.60逐渐降低到0.43,污泥表面疏水性由54.2%提高到63.1%。在本研究中,各阶段颗粒污泥的α-螺旋/(β-折叠+无规则卷曲)比值从0.498逐渐下降到0.415,进一步证实颗粒污泥蛋白质疏水性升高。

10.jpg

11.jpg

3、结论

1)在苯酚质量浓度为37.77mg·L−1,平均NLR为0.85kg·(m3·d)−1的条件下,UASB-SAD反应器能长期稳定运行,且对TN和苯酚有较高的去除率,分别为84.78%和84.09%;Anammox在耦合系统中起主导作用,对NRE的贡献率始终大于80%。

2)启动过程中主要形成一种在Anammox菌外面包裹反硝化菌的颗粒污泥,污泥粒径增大;SMP和EPS中PN含量多且增幅大,PN/PS比值增大,颗粒污泥疏水性增强。

3)FT-IR和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进一步表明,PN含量的增加是污泥疏水性增大的关键因素;3DEEM分析结果表明,色氨酸和酪氨酸类物质是颗粒污泥中SMP、EPS的关键成分,在抵抗苯酚毒性时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广东建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废水处理、工业废气处理和环境修复的环保设备研发与销售服务的企业。为工业企业和市政工程等项目提供工业废水处理、工业废气处理、有机废气VOCs处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,从“工程设计”、“工程承包”、“设备采购”、“安装调试”、“耗材销售”、“运营管理”、“环评办理”等环节提供专业的差异化服务,联系电话:135 5665 1700。

专业技术咨询
135 5665 1700